随着春节的临近,巢城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购年货热潮。一些大街小巷经营的传统小吃铺子,人气渐旺。尽管面临着精制小吃,进口糕点的抢滩,但传统的口感和记忆里的味道仍散发着吸引力。
在南巢商业街一带,有几家规模较大、经营颇有年数的传统小吃摊点。记者在一家摊点前看到,传统面点小吃和经加工改良后的小吃品种有近二十种之多。米糖、花生酥、芝麻糖、黑切、白切、交切、麻条、沙琪玛等等,铺子旁还能看到现场制作打糖,将炒熟的原料加上糖丝,搀和碾平后切成块状,热气夹杂着香气,不少市民就奔着新鲜而来。
一位正在购买小吃的王大爷告诉记者,这些小吃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有了,当时不少家庭还自己打糖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城里人基本不打糖了,不过卖这些小吃的铺子还有很多,可以买到现成的。“虽然现在市场上小吃的品种多了,这些传统小吃也不太流行了,但不少像我这样的老年人还是对它情有独钟。”王大爷说,这些小吃可以作为茶食,也可以当做“零嘴”来吃,老人家牙口不好,所以一次只能吃上两块,浅尝辄止。
排队购买这些小吃的市民大多表示,无论是从材料、口感还是制作工艺上说,现在摆在台面上的这些小吃都比以前更好一些,而且经过优胜劣汰,现在剩的品种也是比较受欢迎的。这些传统小吃大多属于油炸或烘烤类,出了材料原本的香味外,多偏甜,但甜而不腻,香脆有余。“因为是传统食品,所以在配料工艺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,我们也是奔着老味道来的。”市民储大姐说,快过年了,孙子也快放假了,所以来备些传统小吃。
小孩子和年轻人应该是青睐西点和精制小吃的,为什么中老年人还是偏向于传统小吃呢?记者采访了一些中老年顾客。他们说,这些传统小吃是一种传统,也是一种食品文化,虽然相对简陋粗糙了,但材料是实实在在的,可以说是原味,所以赢得了他们的信赖。
当然,排队的顾客中也不乏一些年轻的小伙子和小丫头。小玲说,超市里卖的精制小吃好吃,这里的传统小吃也好吃,各有各的味,馋了就来买上一些。20出头的小肖则说,爷爷让他来买一些带回去,过年期间各种零食都备一些,招待亲戚朋友。
记者看到,这些传统小吃摊子不需要吆喝,顾客自发围了上去。这中间有买家,有看客。不过看着经工人搅拌、拍打后那一条条晶莹的糖丝,和台子上温暖的米糖,犯了馋瘾自然要买上一些。
这些摊子上售卖的传统小吃,加上超市和商店里在售的云片糕、玉带糕、烘糕等,共同营造出春节的传统味儿。记忆中它们曾带来甜蜜和幸福,是其他小吃无法超越的优势。 传统面点小吃 街头飘香 |